前天慕尼黑的天氣氣溫為20度上下
沒想到就在下午的時候下起了冰雹
這讓生活在台灣的我~有點難以置信
尤其是20度上下的溫度下也可以在短短的20分鐘左右
讓晴朗的天空一下子變成了黑媽媽的一片
就開始""滴滴滴滴"的禮貌性下起了小雨
就在大家都還會意不過來的情況下
下起了"咚咚咚咚"的冰雹!!
而且我在市區的冰雹大約只有一個小小指節的大小ㄛ(小指頭的小指節大小)
沒想到我回家看一下草地...
我的天ㄚ!!!!
好大顆喔!!
請看~~
還打在我的bio花園ㄟ!
幸好我的瓜瓜沒有事情!!
再看~~
冰雹的眼睛!
也有眼珠和白血絲ㄟ~
拿在手上真的超冰的!
就真的像是在冰箱裡的冰塊一樣冰喔!
看!過了半小時~天空又變成藍藍的一片
很神奇喔!!
當天晚上凌晨三點多
我被超級超級大聲的雷聲和閃電給嚇醒!
那種雷聲是我在台灣都沒有聽過的!!
雷的聲音很低很低~
感覺好像就會直接打到人、劈到樹
又感覺好像天空要被雷打破了
而且一打就一直打到數公里遠
閃電又一直閃!
整個房間都不用電燈都亮起來~
真的超可怕的!
下午冰雹這麼大顆
晚上又打超級霹靂大的打雷閃電
真的有點覺得...世界末日到了嗎????
冰雹的由來:
天空中有時會落下許多的小碎冰粒,我們叫它「冰雹」。下冰雹時,往往雷電交加、狂風怒吼,一粒粒的小碎冰打在身上,還真的很痛呢!有時冰雹還可能像雞蛋或拳頭一樣大,這樣一場冰雹過後,農作物一定損失慘重。
冰雹是從雷雨雲裡落下的,但不是每個雷雨雲都會形成冰雹。只有當雷雨雲的某個部分,氣流上升猛烈,把水氣帶到高空凝結成雪花,又遇上忽強忽弱不穩定的現象,將雪花上下翻滾,結上一層冰殼,才會有冰雹的產生。
真正會形成冰雹的雷雨雲部分,大概只有三、五公里寬,但當它們移動時,卻可以走上數十到數百公里遠,因此,一旦是在農作物生長的地區下起冰雹,那麼受損的區域,往往就是狹長的一大塊。
一般在山坡地,常迫使氣流急遽上升,所以,通常這裡的空氣上升運動,就比平地或山谷來的厲害。因此,山區和丘陵地,下冰雹的機會就比較多了。(本文摘錄自e世紀十萬個為什麼?)
冰雹(hail)是大氣層中固態降水現象的一種,它在積雨雲(cumuloni-mbus)內強烈的上升和下降氣流環境中形成。雲中水蒸氣隨氣流上升遇冷會凝結成小水滴,隨著高度增加而溫度繼續降低,當溫度達到攝氏零度以下時,水滴就凝結成冰粒。在冰粒繼續上升運動的過程中,會吸附周圍的小冰粒或水滴而長大,直到其重量無法為上升氣流所承載時即往下降。當冰粒降落至較高溫度區時,其表面會溶解成水,同時亦會吸附周圍的小水滴,此時若又遇強大的上升氣流再被抬升,表面則又凝結成冰。如此反覆進行,就像滾雪球般,冰粒的體積越來越大,直到它的重量大於空氣的浮力,即往下降落。若達地面時未溶解成水仍呈固態冰粒者稱為冰雹,如溶解成水就是我們平常所見的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