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活動量:是指動的力量以及時間。
舉例說明:
活動量大→暘暘是個停不下來的小孩,起床眼睛一睜開就可以一直玩,玩到晚上了都還不累。
活動量小→宏宏是個較安靜的小孩,當大家都在玩時,他會安靜的在角落玩玩具,或是玩一下子就覺得玩好了。
如何滿足或是教導呢?
活動量大→滿足他所想要發洩體力的欲望。帶他去跑步、運動、散步等等。這就好像很喜歡運動的人,喜歡流汗舒暢的感覺。
活動量小→尊重他的意願。但也要適時的鼓勵他做適合其年齡的運動來促進其成長發育。
2. 反應閾(ㄩˋ):對感官刺激的量,每個人的反應是不同的。
舉例說明:
反應高敏感度低的小孩:環境中在怎麼吵都可以睡的很安穩。表示其聽覺敏感度較低,所以相對的帶他的家長會很好照顧。
反應低敏感度高的小孩:環境中只要有一些聲響就睡的很不安穩。表示其聽覺免感度很低,所以會較辛苦的照顧。但如果看長期來說,此類型的小孩對聽覺敏感,所以他對有關音樂方面學習能力會很快!
如何滿足或是教導呢?
反應低敏感度高的小孩:以漸進式方式來進行。剛開始睡覺時可以先放個輕柔的音樂讓她習慣環境中會有聲音出現。或是他醒著時,可以放節奏感較強烈的音樂,慢慢的~他習慣了環境中的聲音。想遠一點,也許他將來在音樂方面的學習能力會比較高喔!
有些對觸感敏感度高的小孩,例如:衣服只滴到一滴水就覺得很不舒服,想要換衣服,那就表示他對觸覺的敏感度很高。我們可以先用粉撲在他的背部來回刷刷讓他感受這觸感,之後再用較粗的布質來回觸碰他的身體。用多樣性且質感不同的物品來訓練他的觸覺。
3. 規律性:幼兒本身會有所謂的秩序感,如:基本生理需求沒有被滿足,情緒就會不好,如果幼兒的規律性不佳,可漸進式調整。有秩序、規律性的生活作息對幼兒來說是很重要的!
舉例說明:早上起來玩個2個小時就會想要睡覺,如果大人還不察覺他的生理作息,幼兒就會出現吵鬧哭鬧的情緒反應出現。
4. 趨避性:指對新的人、事、物的頃向是”趨”(喜歡)還是”避”(逃避)
舉例說明:我對3C產品一樣就是不感興趣,那怕是要買新手機,我也只需要會接會聽的功能就好,別跟我說太多哩哩扣扣的話,對我來說那是很頭痛的!但是我先生就會很喜歡摸3C用品,給他一整天的時間都可以一直在碰在了解!
這就是每個人對新鮮人事物頃向是喜歡或是逃避了!
有些小孩天生就是比較害羞,看到陌生的阿姨會害怕的躲在媽媽的腳後面,如果這時當媽的你還沒有察覺你的小孩天生氣質就是如此,反而一昧的要求小孩:叫人阿!叫阿姨!!你的小孩我想沒多就會哭了…因為這對他來說是有困難度的!
並非每個人都是天生的公關家,這個社會原本就是由不同的人種、個性來組合成的!唯有了解幼兒的天生氣質是如此就學會尊重、支持、接納、鼓勵等正面方式。
5. 適應性:對於人事物上的的調整能力。這和上面的趨避性可一同說明。
舉例說明:我到一個新環境我一開始會逃避不敢面對!但一旦習慣了,我的適應能力就會很好!但有些人一開始就很喜歡,但是真正了解了,卻又出現生理上或是心理上的不適應,如:去到自己很喜歡的國家,結果水土不和拉肚子。
有些小孩一開始到了學校會很興奮的到處玩玩看看,但是兩天過去了就開始大哭大鬧,可能他還不知道來學校到底要做什麼,所以他還不適應,或是這和他原本的生活作息完全不同所以他不適應。
(因為還要照顧大鵰,沒有辦法一次寫完,請期待下篇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