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要勇敢活下去第二部:
行程:生火煮早餐>秀姑巒溪收蝦籠/玩水/撿麥飯石>採芒草心>生火煮中餐/石頭火鍋/野菜肉片湯>奇美文物館導覽>奇美國小導覽>
野外求生課程:用姑婆芋做湯匙、芒草葉做包包>綁稻草堆>生火煮晚餐:野菜大鍋麵
早餐:柴燒白飯、野味湯
中餐:柴燒白飯、野菜湯、石頭火鍋
晚餐:野菜大鍋菜麵
一早睜開眼睛,下一步動作很自然的走到廚房,想著今天要煮什麼?
這一次我自己練習生火(前幾次都有孩子幫忙),
嘎造說:「一定要讓地面上的灰燼稍微清空,放一個枕頭,再加上幾根細木頭,就可以順利生火了!」
而為了方便所以會用瓦斯罐噴火,
步驟一:先清空地面的灰燼,主要是讓空氣流通,接著再放枕頭
(枕頭是指讓細木頭潰頭用的!)
步驟二:再放入更多的細木頭
步驟三:用瓦斯生火,再繼續加大根的木頭
一大早我們繼續熬鮮肉湯,這湯一定要熬非常久,肉質才會軟嫩好吃!
原住民孩子只要有鮮肉湯上來,都一窩蜂搶食,連“鞭”都吃得很開心耶!
吃飽了有體力了,就繼續今天的課程,我們來到秀姑巒溪,第一次來到這泛舟熱門溪流,很興奮!
尤其孩子聽見要去收蝦籠更開心更期待!
看這紅色線就是牽著蝦籠的,只要在蝦籠裡面放置誘餌,就可以吸引溪蝦來吃,
我們放置了兩天,來看看收穫如何~
每一個蝦籠幾乎都有收穫
放置五個蝦籠擱置兩天,收穫滿滿,中午可以加菜囉!
孩子們看見自己的蝦籠有蝦子超開心的!
嘎造大哥知道孩子喜歡玩水,所以還給孩子們些時間好好玩、盡情的玩
因為秀姑巒溪會有暗流,所以嘎造都會站在一處,叮嚀孩子們不能超過他,讓大家可以玩得盡興!
第一次在秀姑巒溪玩水,等長大了再帶你們去泛舟^^
玩好就要在上課囉!開始認識麥飯石:麥飯石為火山噴發時,經冷卻凝固後所硬化的石頭,因為表面上有
白色一點一點,感覺像白米飯一樣,所以俗稱麥飯石,因為表免有很多的孔隙,可以過濾、並釋放些微的礦物質,
所以很受大家的喜愛!
而麥飯石可以耐高溫,所以以前獵人沒有帶炊火爐具時,就利用檳榔鞘做成的”吉法爾“,加上烤至火紅的麥飯石,
配上野菜、野味,就能煮出一道可口的獵人湯!
撿麥飯石也是有技巧的,如果裡面有雜質屬於不純的麥飯石,很容易在燒烤的同時爆裂,
為了安全,嘎造都會細心的檢查大家的石頭是否屬於純正的麥飯石。
就在撿拾的過程中,承恩還發現了龜殼花乾,誤闖了沙地而熱死,大家看看趕緊又放著繼續上課。
有了溪蝦、溪魚,還需要在採野菜,這一片的咸豐草(鬼針草)就是我們的蔬菜廚房,
想吃多少就採多少,完全沒有灑農藥,又是免費,很棒的廚房!
有了一道野菜還不夠,繼續採芒草心,從第五節的地方折下,取裡面嫩的梗心食用,
玩好水肚子餓的孩子,把好不容易採集的芒草心直接吃,一個吃兩個吃,好了好了~不要再吃了,
不然等下不夠一盤啊!
母造好厲害,他敢直接徒手拿芒草,不怕被割到!
連亮亮也都學著拿,看著阿母我有點擔心~
芒草心除了可以吃外,還可以用葉子編織成手提藍
好漂亮的平織法,如果選大片的葉子會更漂亮喔!
採到了野菜、魚蝦,拿回來清洗後,嘎造就開始表演石頭火鍋的煮法
嘎鈕先將麥飯石丟入坑裡,燒的火透,期間真的有發生兩顆不純的麥飯石爆炸,蹦一聲,嚇了一跳~
我們將吉法爾洗乾淨後,裝入冷水,再丟火紅的麥飯石,放了三顆左右水就開始滾燙
咕嚕咕嚕冒著煙,嘎造繼續丟入溪蝦、溪魚
還要繼續丟麥飯石,讓湯更加滾燙,讓食材全都煮熟
另外一邊繼續熬煮野味湯,這鍋是我們補充體力的來源!
大約一個半小時後,我們開飯了
柴燒白飯、石頭火鍋、野菜肉片湯、野味湯
孩子餓壞了,大口吃飯大口吃肉,要多吃一點,不然肚子餓一樣要等到下一餐才能吃喔!
吃飽沒有休息,開車下山到奇美文化館聽嘎造說故事:
奇美部落是很晚開發的地方,76前沒有馬路,靠木船搭米、玉米逆流而上到瑞穗,
原山奇美橋89年前用竹筏哈哈魯啊,載去對岸曬乾,再用木船到瑞穗
嘎造竹子比的那艘船,他小時候有坐過過河喔!
這個是年輕人的青年集會所
國二加入年齡階級,哥哥們會教認識植物、製作器皿、學習野外求生、吸收祖先智慧
若有敵人來需要幫助可以即時找人救援、協助農作物採收
需待12年,晚上在這集會所睡覺學習,白天一早離開去上課!
嘎造說:「以前做不好,哥哥們都很兇直接打或是把我剛點燃的爐火用水澆熄,我就趕緊用手把水撥開,
繼續生火,以免又被揍!哥哥都很嚴格,但也因如此才能學的專精!」
又說:「有天晚上,我們還幫一個鄰居媽媽採收花生,因為他們家人丁單薄,男人都不在家,如果不幫忙採收,
花生老了會直接生根,很難直接拔起來,所以直接把電瓶帶到田裡,用照明燈照著花生田,一直拔一直拔,
當完成後放在鄰居媽媽家外面,趕緊回到集會所睡覺,隔天再去上課。」
因為部落的人都會互相幫忙,所以大家都很團結合作!
接著再去學校導覽,這裡是阿美族的發源地,更要了解其文化背景
看著前方牌樓的勇士,在跟著嘎造學習,雖不能成為勇士,不過可以成為一個勇敢媽媽/勇敢孩子!
我們繼續走到山上上課(嘎造的課程多到讓我一直覺得寫不完的港覺)
嘎造利用姑婆芋做出一個勺子,以前他們要舀水的時候就是直接就地取材,用姑婆芋做成勺子
再沿著田埂到對面草叢處🈹️大片葉子的芒草,每個人都要有14片的芒草葉
接著開始直的、橫的各7片,交織編著
最後拉起兩端綁起,用月桂葉的梗當繩子綁起固定
就成了一個可以裝魚蝦、野菜的提籃了!
孩子們每個人都要製作
我陪著多完成提籃,這是屬於一次性的提籃,因為隔天葉子因為乾枯而萎縮,
間隔就會變大,就無法再裝東西了!
做好提籃,又繼續往田裡走
兩人一組要幫忙綁稻草,協助農忙
娃娃和姊姊一組,姐姐很耐心的教導娃娃,娃也很專心的綁起束起
約十幾分鐘,我們都快完成了,這次幫了兩次農忙,真的可以感受到阿美族互相幫忙的那份團結的凝聚力!
很開心我們也是其中一員~
這些孩子都很認真的做事情、很用力的玩
晚上我煮了柴燒野菜大鍋麵,這真的是我最拿手的家常麵了,好吃到不行!
看孩子們大快朵頤,我自己也餓到快被鬼抓走,一口氣吃了六碗,真的太滿足了!
深夜還有這原住民生肉片可以補身體,我可以繼續勇敢帶著孩子活下了!
後記:
實際野外求生很操很辛苦,沒想到寫日記也是花了好多時間完成,
但我一定要完成,因為這真的是圓了我的野外求生夢想!
第二部完成,第三部待續~